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民生经济 > 人物 > 正文

一笔“龙鱼”妙韵远 ——记国画家马弘亮

来源: 时间:2019-05-04

    一笔“龙鱼”妙韵远

    ——记国画家马弘亮


  近年来,国画家马弘亮显得尤为繁忙,他创作的书画、篆刻作品,赢得了业界高评,于是就在各种场合每每现身,成了座上宾。而最受美术爱好者追捧的还是他享誉画坛的“一笔龙鱼”。

  大凡有成就的国画家,都有一手绝活,在吉林省的书画界,马弘亮的“龙鱼‘’一笔绝尘。“龙鱼”实为鲶鱼,但被喜爱者尊为“龙鱼”,马弘亮最有特点的是一笔成鱼,并且十五年专心致志。有评论说,马弘亮的“龙鱼”达到了一笔出神、“画尽意在”的艺术境界,引起书画、收藏界的高度重视,多次作为吉林省政府文化交流礼品赠送给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客人,并被吉林省档案馆收藏。

  马弘亮笔下的“龙鱼”特色是,墨浓线轻,一挥而就,造型独特,以S形游弋纸上,如出水般影像鲜活。

  多年来,马弘亮以先天悟性和深邃的艺术感觉,潜心研究执著于水墨丹青,在题材上选择‘‘一笔龙鱼’’作为突破口,他根据鲶鱼的结构,精心设计,用减法去画,强调墨分五色,笔触流利,中锋、侧锋兼用,并以‘’飞白‘’入画,可谓浓、干、润皆备,一笔落纸,浓淡相宜,气韵自来,使作品活龙活现,飘逸如生。

  易学是在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学问,他将易学的精髓巧妙地融入了画中,鱼须儿用葫芦造型后形成吉祥数字“88”,谐音“发发”。他的一笔鱼画在宫廷黄或宗教黄等宣纸上,墨色深入浅出,以晕养廓,画面烘托出吉样、喜庆的灵动化境。

  在国画的创作中,马弘亮既画山水,也工人物,但他寄托深情、时刻钻研的还是“一笔龙鱼”。他说:“这条寓意吉祥的‘龙鱼’笔下有情、画中有人,寄托了我对家国的祝愿、新时代的憧憬以及对百姓的祝福,尤其是这条鱼在义卖会上受到重视时,我有着一股发自内心的满足感。”

  随着对国画艺术的不断深入探索,马弘亮的“龙鱼”不仅技巧日臻完美,而且已经走出国画画材,扩展到书法、瓷板画之中。他创作了书画一体的“仙”字,把仙字偏旁用象形字演变成醉者,依在山旁,然后用重墨大笔挥毫出山字,此作品书画一体,又不失为书法,深受市场的青睐。他还创作了由17条“鱼”组成的“赢”字,可见他对艺术创新深有心得。

  马弘亮对篆刻技艺也精到深邃,他常年握刀冲石,手指上留存下了厚厚的硬茧。他常说,印从书出,印是笔墨艺术的延伸。因而他的书法,篆刻互补互进,一刻两得。他把手中刻刀视为铁笔,聚与散、直与曲、粗与细、密与疏、点与线、藏与露,这些书法之功力,线条美感,扬扬洒洒于刀石之中。他那厚厚数本拓本,即是他篆刻功力与成就的汇载和佐证。

  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马弘亮,幼承家训,喜爱书画。80年代初拜东北师大美术系陈位昆老师学习中国画,1985年参加中国书画大学国画系继续学习深造,多年来从事美术教学与书画创作。现为吉林省美术协会会员,吉林省长春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吉林省周易学会理事。

  马弘亮还关注和亲为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是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通过救济、援助或者捐赠等等这些手段来达到对人类的热爱或增加人类的福利。马弘亮就是一位慈善人士,他多次参加各种慈善活动,无偿奉献,参与对需要救助的人们的关怀和帮助,在各种慈善拍卖会上,他的艺术品极受欢迎,以一己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中国佛教艺术书画院特聘他为院士,以表彰他的慈善行为和精神。

  从1980年拜师到函授书画大学的自学、悟道,马弘亮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他虽不是院校派,却是独行艺术派,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表达着自己对大千物象的感受、感知、感动、感慨。他从未幻想过用书画当叩门砖,企图敲开生活与生命的富足与升华。因为他常怀知足常乐之心。他信奉“德先于艺”这句古人先贤们质朴的箴言,只要能一生艺术,艺术一生足矣。

  一幅幅“一笔龙鱼”、一幅幅山水人物、一方方印章,是马弘亮年近花甲的生命年轮的艺术延伸,书画着他的襟怀、他的品格、他的素养、他的性情。“一笔龙鱼”记录了他的一段心路历程,他用生命与艺术的张力,诠释着人生艺术和艺术人生的真正内涵。

  马弘亮随同大公书画院为长春星美全装开业作画。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中国大公新闻网 (香港)dagongxin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国大公新闻报业集团(香港)
新闻投稿或提供线索邮箱:lm2621@163.com
本站热线电话:18643073610
监督电话:18643073610
网站登记号:lm2621@163.com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56876号
Top